补气 / 养阴 / 益肾 / 去燥 / 存润
俗话说“北有长白人参,南有九华黄精”。大家听说过人参,但是不一定听说过黄精,从远古的华佗时期就已经对黄精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定性:补诸虚之良药(五脏三焦之虚,皆可补充)强身健体,属大益之良药也。
中药典籍记载:
黄精的中药典籍记载众多,在明代开始对黄精的剖析越来越深入,本文选了三篇明代的中医典籍,详细说明中医典籍里黄精的作用。
《本草纲目》明朝李时珍记载:补中益气,除风湿,安五脏。久服轻身延年不饥。补五劳七伤,助筋骨,益脾胃,润心肺。单服九蒸九曝食之,驻颜断谷。补诸虚,止寒热,填精髓,下三尸虫。
黄精可以补气,去风湿,安五脏,这些后续有一篇药典详细说明了功效原理,本篇我们着重了解一下五劳七伤,五劳指肝心脾肺肾的五脏劳损,七伤指的是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的七情伤害,中医认为,过度劳身与劳心所产生的疲劳,也是一种疾病,这类疾病虽然看不见,也摸不着,往往被人们所忽略,就会有积劳成疾,在现代生活里有很多例子实际上都是五劳七伤。
陈嘉谟的《本草蒙筌》记载:“味甘,气平。无毒。入药疗病,生者亦宜。钩吻略同,切勿误用。安五脏六腑,补五劳七伤。除风湿,壮元阳,健脾胃,润心肺。旋服年久,方获奇功。小儿羸瘦,多啖弥佳。”
黄精除了安五脏六腑,补五劳七伤外,还可以壮元阳,元阳就是肾阳,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,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,这里相对于以前的药典里的药用价值,开始注意到黄精长期服用的效果。
缪希雍《本草经疏》运用中医理论详细说明了黄精滋补的原因:“黄精君,纯得土之冲气,而禀乎季春之令,故味甘气和性无毒。其色正黄,味厚气薄,土位乎中,脾治中焦,故补中。脾土为后天生气之源,故益气。”
中气强,脾胃实,则风湿之邪不能干,故除风湿。五脏之气皆禀胃气以生,胃气者即后天之气也,斯气盛则五脏皆实,实则安,故安五脏。虽非治疗之所急,而为养性之上药。故仙经累赞其能服饵驻颜,久而弥胜矣。
黄精炮制品有生、熟之分:
生黄精:为原药材洗净去杂质,润透、干燥者。具有麻味,服用时会使口舌麻木,刺激咽喉。
熟黄精:指蒸制过的黄精,如纯黄精蒸制、蜜制、酒制等,最推荐的是九制黄精。
黄精经古法炮制九蒸九晒后,去除了麻味,消除了刺激性及副作用,口感好,更利于服用。
同时,蒸制的过程会破坏并去除黄精的黏液质,使其滋而不腻,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,因此,日常养生滋补多用九制黄精。
如是心九华黄精专注于古法养生领域,还原了古法炮制工艺——九蒸九晒。
如是心九蒸九晒黄精采用生物质材料作为燃料,木质蒸箱,虽费时费力,但木箱里水汽可流通,能使内部环境一直保持恒温恒压状态,这样的制法温和,可以让黄精的药性成分慢慢转化,锁住黄精的营养成分,减少流失;利用严谨的蒸晒时间,天然晾晒,吸收太阳纯阳之气。
优质九蒸九晒黄精丸,养生佳品